一、我國綠化規劃的滯后性,使得園林設計師與苗木消費者溝通不暢,苗木消費的自覺性難于防止。
苗木消費是根底,是為造林綠化工程效勞的產業。從理論上講,園林綠化工程應該先規劃、設計,再依據規劃、設計的苗木種類、數量、規格,組織苗木消費。
我國近15年城市綠化運用的苗木,綠化苗消費周期普通需求3年至5年,園林苗消費周期要5年至10年以至更長。由于苗木消費的超前性和園林綠化規劃設計的滯后性、突發性嚴重相悖,長期以來雖然我國政府主管部門一向倡導、專家也不斷呼吁苗木實行“定向培育”、“訂單消費”等,但不斷沒有處理或很難得到處理。其次,苗木消費者多是苗農,由于苗農信息滯后或不閉塞,再加上市場經濟的驅動,苗木種植一哄而上、一哄而下的習氣難于改動。
園林綠化工程設計、應用的苗木,是依據綠化施工現場的環境、立地條件及工程預算肯定的,完整不是苗圃如今有什么規格的苗木和種類,就設計、采用什么苗木。

二、苗木消費總量大于苗木需求總量,苗木產品供需構造性余缺并存的現象仍然嚴重。
苗木過剩2/3 當前全國苗木消費面積約1800萬畝,600億株。由于我國經濟開展速度整體放緩,東部沿海興旺城區綠化根本完畢,其他地域雖然生態綠化空間較大,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域、鄉村建立,但是資金相對短缺,短時間內對苗木的需求量不大,估計5年至8年內全國苗木需求總量約200億株,這意味著有400億株左右的苗木需求出口外銷或找其他出路。
小苗缺、中苗多、大苗少 由于2012年至2014年新育苗面積較大,當前2年至4年生中小和中等規格的苗木,如米徑2厘米至4厘米的亞喬木、胸徑5厘米至8厘米的喬木最多。大規格苗木,如米徑8厘米至10厘米的亞喬木、胸徑12厘米以上的喬木,特別是大規格一級苗很少。由于近兩年繁育小苗的企業或苗農少,2017年春季也很少有儲藏種子、方案繁育小苗的從業者,故將來2年生以內的各種小苗行將斷檔。
常見樹種多、其他樹種少 北方地域白皮松、國槐、白蠟、法桐、柳樹、榆樹、欒樹、絲棉木、元寶楓、櫻花、海棠、紫葉李、紫薇等多或較多,其他樹種少。
大規格的一級苗貨源少、分歧性不強 大規格的鄉土樹種一級苗,如胸徑12厘米以上的國槐、白蠟、法桐、銀杏、元寶楓、欒樹、垂柳等全冠苗和各規格指標分歧的苗木需求量較大,特別是有二級以上分枝的全冠苗不能滿足市場需求。外來樹種、稀有鄉土樹種如北美紅楓、歐洲紅櫟、七葉樹、櫸樹、樸樹、黃連木等,由于苗木規格分歧性不強、移植成活率較低或價錢偏高,影響了市場需求。
苗圃種植密度普遍較大,嚴重影響一級苗的消費 由于苗木市場整體需求減少,價錢降低,種植本錢增加,原本需求擴展面積、移植定干的苗木長期留床,形成留床苗密度大,徑高比小,一級苗產出率低。由于不能正常移植或斷根,加上管理粗放,使苗木抗逆性降低,病蟲害增加,移栽成活率不高。